智慧税务模式:云端服务提质增效
菏泽税务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核心,打造“办问协同”智慧服务体系。通过构建征纳互动平台,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App实现远程视频连线、在线业务办理及资料传输,如河南新乡东方工建集团跨区域工程项目完税证明开具全程仅需3分钟,显著提升跨区域经营效率。截至2025年3月,全市已建立11个征纳互动运营中心,配备24名专业坐席,累计处理业务22.6万户次,实现“云端办理”服务覆盖率超90%。
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,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搭建动态身份标签库,精准识别企业需求。例如,通过分析纳税人进厅业务数据,科学划分“简事快办区”与“非接触式办税区”,使平均等候时长缩短60%,业务办理时长减少45%。这一智慧化改造不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,更推动税务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赋能”。
精准政策推送:实现税惠直达快享
菏泽税务依托“政策找人”机制,构建三级综治网格体系。一级网格覆盖市县两级税务部门,二级网格延伸至167个街道乡镇,三级网格整合4900个社区村组,形成“县—乡镇—社区”联动的政策触达网络。通过税收大数据比对,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企业,2022年累计推送税惠政策信息30.13万户次,小微企业“六税两费”减免达3.84亿元。
针对高新技术企业,税务部门建立“政策速推—问题必答—优惠快享”闭环机制。以山东林峰新型装饰材料为例,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精准推送,企业2025年享受税惠红利560万元,直接转化为设备升级资金。数据显示,2022年菏泽税务系统办理留抵退税59.81亿元,制造业增量退税到账时间提速80%,政策红利释放效率位居全省前列。
服务网络下沉:打通最后一公里
菏泽税务创新“社区+商圈”服务场景,将办税终端延伸至152个社区及核心商业区。牡丹区税务局在佳和城商圈设立自助服务点,配备“云办税”终端与政策宣传屏,纳税人可即时办理等高频业务。这一模式使乡镇企业办税距离平均缩短20公里,惠及3.2万户市场主体。
“菏税同心”志愿服务团队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定制化培训。例如,针对代理记账公司举办“银税互动”专项辅导,2022年协助4091家企业获得信用贷款41.74亿元,其中菏泽尚清食品通过“鲁贸贷”快速获批230万元授信,有效缓解资金链压力。德勤税务专家指出,此类下沉服务“通过预置合规规则与风控指标,显著降低中小企业涉税风险”。
企业实践案例:从合规到战略升级
山东德通新材料在高铁制动材料实验室建设中,因241万元留抵退税及时到账,成功突破极端环境模拟技术瓶颈。企业总经理黄启伟坦言:“税惠资金活水让研发投入无后顾之忧。”这一案例印证了精准政策对接对科技创新的催化作用。
对于初创企业,菏泽开发区正耀财税等机构提供“注册—记账—风控”全周期服务。通过“0元注册+免费核名”模式,2025年新增市场主体中95%选择专业代理,企业初期合规成本下降40%。税务顾问李俊杰强调:“事前沟通机制可将税务风险控制关口前移,避免后期整改损失”。
未来方向:构建数字生态与协同治理
菏泽税务规划进一步打通“一网四库”系统,整合政务平台与水电气等信用数据,实现跨部门服务协同。根据《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》,到2027年将建成10家数字化转型引导区,推动税务服务深度嵌入产业链。
建议未来加强三方面探索:一是开发智能风险预警模型,实现“未诉先办”;二是深化“银税互动”数据共享,探索区块链技术赋能的信用评价体系;三是建立长三角区域税务协作机制,助力菏泽企业“组链出海”。正如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员吴东明所言:“税务数字化转型需以业务实质为基点,通过场景化服务创造持续价值”。
菏泽税务通过智慧化升级、精准化推送与网格化覆盖,构建了高效的企业财税服务体系。其经验表明,税务服务需从单一业务办理转向全周期赋能,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政策红利精准滴灌。未来应聚焦数字生态融合与跨区域协同,进一步降低制度易成本,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。